1994年9月10日,已经定居美国多年的宋美龄,从美国纽约乘飞机直奔台北。宋美龄此行除了要处理蒋氏家族的一些事务,最重要的,还是要祭奠和看望自己的爱人蒋介石。
此时蒋介石的灵柩已经停放在慈湖墓园,在蒋氏子孙蒋纬国和蒋孝勇的陪同下,宋美龄先后前往慈湖墓园和蒋介石生前的慈湖别墅。宋美龄虽然已经96岁高龄,且身患重症,依旧是很有风度。
然而,当她在蒋介石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看到了一张蒋介石生前留下的纸条后,顿时让将近百岁的宋美龄情绪瞬间失控,原来,蒋介石在上面赫然写着:“能屈能伸”。
在外界看来,蒋介石从上世纪二十年代时开始,已经是中国军政两界的风云人物,一度登上了中华民国总统的宝座,理论上完成了对秋海棠叶的统一。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蒋介石都是中国最顶层的人物之一。
按理说,对于这样一个堪比爽文小说主角的男人,不应该将“能屈能伸”视为自己的座右铭才是。这四个字又有何魔力,能够让宋美龄这样一个见惯了大场面的人当众失态?
展开剩余79%旁人可能很难理解,能屈能伸这四个字,不仅是蒋介石发家的秘诀,也是他的血泪奋斗史。蒋介石的出身不算显赫,父亲留下的财产几乎都被大哥霸占,分给蒋介石的就是几幢瓦房。
当时的他才刚刚八岁,在母亲含辛茹苦的培养下,蒋介石终于长成少年,这期间他饱受大哥蒋介卿的压迫。或许此时的蒋介石就已经学会了能屈能伸,十六岁的蒋介石踏上了求学之路,接触到反清思想之后,毅然选择入军校学习。
蒋介石职业生涯早期其实并不算特别顺利。他先是在沪军都督陈其美手下效力,还曾经拜在青帮头子杜月笙等人门下,以小字辈自居,随后才追随孙中山先生。出身寒门的蒋介石,一没有背景,二没有资本,想要在乱世出人头地,也不得不学会能屈能伸。
蒋介石早年能够事业腾飞,很大程度上,靠着孙中山先生的提携。广东军阀陈炯明叛变之时,孙中山身处险境,而蒋介石做出了一个十分关键的决定,带领一支小部队亲自登舰护卫中山先生,期间尽心竭力侍护先生,最终取得了对方的极大信任。很快,他被任命为参谋长,而且赴苏联学习军政党务,受到了重点的培养。
蒋介石的第二次关键时期,就是在1927年之际。当时他不但被李宗仁等军阀背刺,汪精卫等人也对其极限施压,蒋介石被迫下野。孤立无援之下,蒋介石做出了又一个重大抉择,当即选择抛弃妻妾,放低姿态开始疯狂追求宋美龄,并且在12月1日完成了蒋宋联姻的重任。
通过这桩婚姻,蒋介石达到了多重目的,首先是获得了江浙财阀的支持,得到了孔宋两大家族的倾力资助,另外就是通过联姻,成为了孙中山先生的连襟,在法理上进一步为自己赢得了支持。
一个能够在法理上完成国家统一的历史人物,蒋介石的一生都在妥协和进攻中,辗转腾挪,他一生结拜兄弟至少12人,且各个都是手握重权的一方诸侯。然而,这些结拜兄弟,大多数都曾遭到蒋介石的反噬。
晚年的蒋介石,一度彻底看清了历史形势。很多人不知道,在他临终之前的几年间,他多次派出特使,前往北京直接与毛主席等领导人接洽。
假如在雄踞大陆之时,能屈能伸是蒋介石,赖以进阶和维持统治的手段,那么在晚年的蒋介石,对于能屈能伸这三个字,已经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宋美龄作为陪伴蒋介石走完一生的“第一夫人”,对此恐怕也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当年的蒋宋二人结合,几乎所有中国军政两界的人都能看得出,这是一个新兴军阀与江浙财阀之间的联姻。
二者之间因互相利用,彼此利益相连而结成夫妻,白头到老对于这样的政治婚姻,无疑是略显奢侈,然而两人却最终走完了全程。尽管蒋宋二人,代表了当时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甚至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但是,两人的婚姻却令不少人艳羡。
宋美龄作为一个西方文化培育下的女性,很大程度上扮演了蒋介石贤内助的角色,主要是负责与美国、英国等国际力量交流沟通。从蒋介石最开始与各大地方军阀博弈,一直到最终败走台湾,期间宋美龄的家族,包括她本人,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支持。
所以,自己丈夫在整个政治生涯取得的成就和胜利,包括遇到的挫折与困境,宋美龄比旁人拥有更深刻的理解。当她看到自己丈夫留下的四字谶言之后,必然是引发了她对于往事的无尽感慨。
无论是蒋介石还是宋美龄,恐怕都没有看破一点,他们就算再如何精诚合作,也不可能阻挡在毛主席带领下,全国劳苦人民组成的历史洪流。最终,敢于阻挡洪流的蒋氏王朝,只能以彻底倾覆而告终。
对于宋美龄本人而言,无论国家如何,她终究能享受终身的荣华富贵,蒋介石死后在宋美龄最后一次回到台湾之时,她除了拿到这张四字纸条之后,还抱着永远不回台湾的决心。她从夫妇二人此前居住的士林官邸带走了一百多箱行李。此后宋美龄长住美国,再也未曾返回,直到2003年逝世。
发布于:天津市